close

 

廣告史 

廣告一詞來源於拉丁文,意思是我大喊大叫。傳說,在古羅馬商人爭相做生意時,常常雇一些人在街頭鬧市大喊大叫,請大家到商品陳列處去購買商品。人們就把這種做法稱之為廣告。隨著商品的發展,廣告的式樣也越來越多。在美國紐約百老匯的廣告牌,曾是世界上最早的廣告牌。世界上最早登載廣告的報紙是英國的《倫敦報》。
 我國廣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在殷周時期,有個叫格伯的人,把馬售給一個叫棚先的人。這筆交易以銘文的形式記錄在專門為刻銘而鑄造的青銅器上。《周禮》記載,凡做交易都要告於士。到了宋代,我國就已經出現了圖記廣告,即商標。據宋代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記錄,汴梁城東門附近十字街就有各類橫額、豎牌等廣告牌30多塊。上海博物館藏有的一枚宋製針作坊銀牌上有請認白免兒為記的字樣,以做廣告。後來隨著印刷術的發明,又相繼出現了報刊和印刷廣告。到目前廣告的媒體已經遍布人類生活的各個角落。主要為電視廣告、報紙廣告、廣播廣告等。
摘自《青年科學》

台灣廣告業三十年足跡
  台灣廣告的淵源,最早是報社的廣告業務員,替報社拉廣告時,了解到廠商有做廣告的需要,媒體依賴廣告收入維持,於是開始替廠商做廣告,分配預算,安排媒體等,因而有了廣告公司的雛型。
  當然,在此之前,台灣早就有了看板,招牌等戶外廣告;據了解中國最早的廣告開始於秦朝。但,卻是單一的廣告形式,所以招牌店可說是台灣最早的廣告。直到東方廣告社的成立,台灣的廣告公司,才真正邁向綜合廣告代理之途。
 台灣第一家廣告公司
  民國48年,溫春雄成立了東方廣告社;民國50年,台灣廣告公司、華商廣告、國華廣告相繼成立。至此,綜合廣告代理業正式踏入台灣的社會、經濟舞台,透過媒體逐漸扮演對消費者溝通、說服的重要角色。
彩色影印機的發明,將設計工作進入另一新的階段
  50年代,台灣的廣告公司陸續成立的原因:一是47年政府制定獎勵外人投資條例,此一條例使台灣走向工業社會,使得台灣的廣告界—廣告公司、廣告媒體、廣告廠商產生一個同步發展的情形。二是49年台灣廣告媒體和廣告廠商,到東京參加第二屆亞洲廣告會議,受到當時電通社長吉田秀雄的影響。回到台灣以後,在50年代陸續設立廣告公司。
 受到國際的肯定
  民國50年,國華廣告首先和日本電通公司有業務合作契約;54年電通在台北設立支局,業務活動交由國華和台灣廣告公司推動。其間 (50年),國華和聯合報、中央日報簽定媒禮代理合約,自此,廣告公司正式踏入媒體代理的領域。55年,第五屆亞洲廣告會議在台北舉辦,使得政府首長注意到廣告的力量,也開始了解廣告對媒體的影響力,以及廣告對消費者、對經濟成長的影響力。
  70年,經過20年的努力,台灣的廣告作品在國際上獲得肯定。聯廣公司作品—黑松廣告影片,獲得日本ACC最高獎。自此以後,台灣的作品不斷在國際上得獎,例如坎城、CLIO、IFA…等。
現代化科技,讓製作公司更能符合創意的要求
  隨著經濟成長,國際上對台灣的影響越來越多。民國70年,國泰建業公司和奧美簽定業務合作。除此,聯廣和達彼思也有合作的關係。以後,台灣的廣告業和美國的廣告業,發生密切的關係,一直到今天,有些甚至已開始被兼併。
  民國75年,政府宣佈經濟自由化和國際化,使得外國廠商可以100%在台灣設立分公司,也可由外國人擔任負責人。因此,制度的開放,使得國際性廣告公司隨著外國廠商進入台灣。自75年至77年,將近十家世界大型的廣告公司,來台投資本地廣告公司,甚至成立100%擁有的分公司。 (見附表三)
  以往日本和台灣的合作,偏向於業務與技術合作;但,歐美廣告公司,除了業務合作外,還有資金合作。而本土廣告公司為求生存及擴張業務,就出售股權,由此,本土廣告公司有了國際色彩。目前加入廣告公會的廣告公司約160家,而這些廣告公司所代理的廣告,佔台灣總廣告量約60%,在160家當中,最大的20家佔了其中的一半,因此,形成了20家廣告公司的強勢力量。廣告製作公司約80家,其中包括美術設計、廣告影片製作。在台灣,廣告表現受到國外的影響有兩波;一是50年代受到日本的影響;一是70年代受到美國的影響。
  目前台灣有日本式與美國式的廣告表現。而有沒有中華民國的表現方式,變成廣告界近幾年來熱烈探討的問題。民國78年,在台北舉辦了世界華文廣告會議,世界各地來了 250位與會人士,共同探討華文廣告的本質,現況與將來,引起熱烈的迴響。

來源~ http://www.evta.gov.tw/employee/emp/001/002/a043/24.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x515008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