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書是怎麼誕生的

  起先是一齣戲劇,然後是一本書。在二十世紀早期的那段年歲間,彼得潘的故事獲得巨大成功,讓詹姆斯.馬修.巴利成了英國最成功的作家。 

  在一九二九年,巴利送了一份厚禮給他最喜愛的慈善機構。他把《彼得潘》所有的著作權全部讓給大歐蒙街兒童醫院(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這表示,只要有人想搬演這齣戲,或者買一本《彼得潘與溫蒂》,獲得版稅收益的便是醫院而非巴利本人。多年以來,這項饋贈變得比當初想像得還要有價值。

  二○○四年,大歐蒙街兒童醫院首度決定同意讓《彼得潘與溫蒂》有續集。院方舉辦一場競逐,從世界各地的作家中找出一位來執筆延續彼得潘在永無島上的冒險故事。根據故事大綱與一章試稿,潔若汀.麥考琳脫穎而出。她所撰寫的作品即為本書《紅衣的彼得潘》。

童真與性別的世紀流動

  全世界的人都等著看,潔勒婷.麥考琳怎麼建構二十一世紀的永無島。這個被英國資深兒文學者尼可拉斯.塔克(Nicholas Tucker)譽為「全世界極致的少年小說家之一」的英國女作家,究竟會跟著彼得潘這條滾滾大江順流,還是會截斷它、疏導它?

  麥考琳所受的肯定,不僅是出版量(二十年內,潔勒婷出版了一百三十本書),得獎數(包括三次惠布萊特少年小說獎,以及卡內基獎、衛報少年小說獎)兼具之外,她還主掌了2006年世界文學的大事之一:麥考琳取得官方授予撰寫世人無所不知的名著《彼得潘》續集的機會與殊榮。擁有彼得潘版權的倫敦大歐蒙街兒童醫院(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為了延續當初《彼得潘》作者詹姆斯.巴利的美意「挹注該醫院財源」,在2004展開一項計畫:為《彼得潘》尋找續集的作家人選。以《彼得潘》在世界各文化普及與影響的程度,這真是一項在各方面都不容馬虎的大事。而當麥考琳得知她在來自世界各地眾多徵選的好手中脫穎而出時,她的第一反應不是隨之而來的龐大版稅、名聲或評論,而是作為一個作家能以筆出征的天命與快感,她說:「光用一隻筆就要勇闖永無島,而非武器,真是一件讓人又驚喜又怯步的事啊!」

  麥考琳天生就是個作家,一位用筆闖天涯、乘風破浪的作家。舉凡小說形式、敘述筆法,或是劇情元素之豐廣,她都面面俱到,其擅長的程度常常讓人既驚豔又欽羨。在這麼一個奇特的跨世紀接力寫故事的案例中,舉世矚目她在續作中的表現。在我認為,潔勒婷不但承襲了巴利的氣骨,又保有新時代文風及她個人獨特的靈思與文采。她再次展現了獨特的筆功,結構千轉百折卻前呼後應,用字既清麗峭峻,又顧及字詞的多義和互文,遣詞用語更是巧妙如珠。尤其是她續用巴利跟讀者對話的筆法,將敘述的層次多元化又添染更多謬趣。

  究竟,麥考琳怎麼為永無島承先啟後?沒錯,全世界那個唯一不長大的孩子,一直在永無島上稱王,就連那些去過永無島的孩子們溫蒂、約翰、捲毛等也都跟我們一樣長大了,他們成家立業、各司其職。可是近來,他們卻經常作夢——非比尋常的夢——因為他們夢醒後常在床邊發現殘礫,那是夢鄉裡帶來的東西,他們認為那是永無島在召喚他們,於是他們決定再度返回永無島找那位永遠的孩子王彼得潘,一天晚上,他們紛紛告別家人,偷換上孩子的童衣,灑上精靈塵,再次騰起尋找穹蒼裡那「右邊第二條路,直飛到天亮」的童年國度。

  在他們降落之前,讓我們先回到上一個世紀的永無島,並且談談溫蒂這個女角色!

  女性在巴利世界裡,是相當功能性的,這是由溫蒂在故事初端所勾勒出的:給孩子(尤指男孩)講故事、備床與補衣。溫蒂之所以能夠到永無島,只是因為這些迷失的男孩需要一個能幹的母親照料起居,然而基本上「她」是違反永無島的律範,她的天性也常常招引危機。那對立的張力就像一般小男孩在玩冒險遊戲時,討厭有女生加入的反應一樣,故事中好幾次意外都是溫蒂讓大家陷入膠著或險境。因此,溫蒂所具備的女性特質:溫柔浪漫、伶俐細心、體貼負責、早熟等,不但無法成功的色誘男性(除了溫蒂,叮噹鈴與虎蓮公主也都在對彼得潘的性別暗示中不斷受挫),在男性的永無島上還成為一種負面的價值,因為這些直接關連到「母性與成人」,這是和永無島上肆無忌憚的童真遊戲(innocent games)所衝突的。所以在巴利的字海裡,女性被嘲虐的字眼總是載浮載沈,(例如「溫蒂,妳以為妳能不要我幫忙,就能游到或飛到那麼遠的島上嗎?」、「妳是女人,絕不能(抽籤)的」、「海盜船上若是有個女人,總是不吉利的」等等。)

  這也就是為什麼自二十世紀初《彼得潘》出版並造成轟動以來,眾多的學者將它視為絕佳的研究文本,探討該故事中有關全人類的、英國的、或是巴利個人經驗的暗示與關連,相關研究接踵不斷,其中最熱烈探討的就屬兒童性(成人性)與男性(女性)兩議題了。麥考琳當然也是讀出味道的,驚奇的是,麥考琳大膽的把這兩大刺骨都挑了出來,還變了把戲:「成人可以返回童真,男人可以變女人」!

  性別的戲法尤其刺激,溫蒂在麥考琳的世界中,依循了巴利的藍圖,浪漫滿懷、聰明伶俐、充滿母愛,但多了讓人生敬的冷靜熟慮,而那股嘲諷女性的酸腐味也悄悄濾掉了。除了麥考琳被官方單位「大歐蒙街兒童醫院」明白要求續作要承續巴利的故事脈絡與精神的始因,我們當然可以說那是不同時代、性別作家所造成的差異,但麥考琳還是用她的機靈留下了新時代新作家的軌跡:她讓托托(Tootles)由男變女,這讓性別在兩界(成人與兒童、現實與虛幻)之間竄流,而這是因為文中「我們穿了什麼就變成什麼」的機制所引發的,這一巧變便調侃了世人的性別認知,那就是:「性別認知,有可能只不過是社會或外在的規範所塑造出來的罷了」。這麼一變,女性進入永無島的門票,也不再限定為母親一角而已,它有更多的可能性。

  麥考琳讓她那雙對前人致敬的雙腳,循進了巴利的世界中,卻沒讓她那雙無懼的手束縛而開啟了禁忌之門,讓原本固執的兩股對立都流動了起來。看來,「性別」這個原來已安心的沈在永無島底層的沙床,被麥考琳的大筆一翻攪弄,其中暗潮洶湧,將為新讀者新學者開闢另一思辯的戰場了。當然,這只是成人閱讀《彼得潘》或其續作的深度觀點與省思之一。孩子們讀彼得潘的故事,肯定截然不同,是簡單的、全然的享受與滿足,因為彼得潘具體呈現了「無懼忘憂的孩童」特質,是永遠受稚子崇敬的孩子王。身為成人讀者的我們,或許可以暫時換上童衣,享受一下曾經擁有卻逝去多時的童真,先跟著彼得潘盡情冒險犯難,然後在褪去童衣回到現實後,再反芻其中,想想究竟這世界在我們身上施了哪些咒語或灑了毒藥,而奪去了我們曾擁有的「百寶箱」。(Treasure Chest)

後記

  2006年九月初,我再度回到大歐蒙街兒童醫院去看彼得潘跟巴利夫婦(巴利夫婦死後的骨灰葬在彼得潘雕像所在的小花園下),我驚喜的看到彼得潘揚起的左手手掌上多了一個小東西,是叮噹鈴(Tinker Bell),叮噹鈴去年底來陪伴彼得潘了(新雕像於2005年九月增焊的)。接著,我又到了肯辛頓公園,公園裡那些推著嬰兒車的媽媽或保母的景象,不禁讓我笑了起來,我想麥考琳的續集肯定會帶給肯辛頓公園更多的麻煩,更多孩子會流連忘返,更多孩子要去那兒找通往永無島的密道,或者不久的將來,公園不得不開個小舖賣起彼得潘的紀念品,店主的名字還叫做「史密」! 

目錄

附譯稿
目錄

本書誕生的經過
第一章 老男孩
第二章 先找到你的精靈
第三章 換衣服
第四章 獨一無二的孩子
第五章 托特斯任務
第六章 脫線人
第七章 一件外套
第八章 海上
第九章 公平交易
第十章 羅德史東岩
第十一章 哀傷沙洲與女巫迷宮
第十二章 伙食分享
第十三章 選邊站
第十四章 不好玩了
第十五章 無有島
第十六章 影子拳擊
第十七章 不是他自己
第十八章 選擇死亡
第十九章 燃燒
第二十章 壞運氣
第二十一章 成長
第二十二章 後果
第二十三章 紅外套
第二十四章 一起回來
第二十五章 心碎
結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x515008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